(這是 masak++ 為慶祝“樂土之星”即將正式發行所寫的紀念文章的中譯。)
Pugs 帶來了決定性的變化。隨著唐鳳的「非官方」Perl 6 實作完成度愈來愈高,不少人也開始發展自己的「小規模」實作。
從 2005 年到今天,有十來個「小規模」實作陸續出現,其中不少到現在仍在持續開發。其中有些是為了探索 Perl 6 某部份的設計,也有的是想要實作出整個語言。
(我稱它們為「小規模」,是因為開發者人數較少,使用者也不多的緣故。)
從 Pugs 登場到離場的這兩年多裡,在 Parrot 上實作 Perl 6 的腳步並未稍停。但因為當時 Parrot 還不夠成熟,想要慢慢搭建起編譯器所需的工具鏈,勢必得花上許多時間。
早在 2005 年時,Patrick Michaud 就已著手在 Parrot 上實作文法引擎(PGE)及編譯器工具集(PCT)。到了 2007 年,Patrick 終於得以開始正式實作 Perl 6;這個計劃在 2008 年初命名為 Rakudo(樂土)。
老實說,我是在它取名為「樂土」之後,纔注意到這個計劃的。
Patrick 的願景是這樣的:一個完整的 Perl 6 實作,首先需要有良好的 Perl 6 文法引擎,以及完善的的編譯器工具鏈作為基礎。在完成這兩項計劃之後,Patrick 才轉而開發實際的 Perl 6 編譯器和執行環境。
當時,一位名叫 Jonathan Worthington 的強人不慎答應 Patrick,要在 Rakudo 上實作 Junction(連接值)功能。(後來他纔發現,要實作連接值,得先實作多重分派,而這又得先實作型別系統,所以又得先完成大部份的物件導向系統... XD)
於是在 2008 上半年,Patrick 和 Jonathan 齊心協力,為 Rakudo 寫出了一個接一個的功能。
雖然 Rakudo 並不像唐鳳開發 Pugs 時那樣輕鬆寫意,而且早期版本實作的功能通常漏洞百出,但它確實讓 Perl 6 社群再度活躍起來。
在相對完整但發展停滯的 Pugs 計劃,與緩慢但穩定地追上 Pugs 的 Rakudo 計劃之間,我逐漸把注意力轉向後者。
2008 年的夏天過得很快;我和 viklund 合作,用當時還乳臭未乾的 Rakudo 寫一套圍紀引擎(純粹為了好玩而已)。
我們對自己說,如果竟然能寫出來,那我們就到 YAPC::EU 會議上,以它為主題來一場閃電演講。
嗯,最後我們真的寫出來了,也真的到 YAPC::EU 講了一場。與會者聽到有人能用 Perl 6 寫網站程式,反應十分熱烈,我們也很開心。
可是,中間我們繞了多大的彎,避開了多少還沒實作的功能,又發現了多少瑕疵啊!
而且,既然這是個秘密計劃,我們就不能在 #perl6 上直接貼出有問題的程式。要回報瑕疵之前,我們得先把代碼清理到看不出和圍紀有任何關係纔行。在那段時間裡,我學會了在瑕疵回報上打高爾夫(Golfing,壓縮字數)的價值。
那年夏天,我提交了許多瑕疵回報,每份的代碼都清理過了。就像小孩子收集瓶蓋一樣,我開始熱衷於此。
當時 Rakudo 的瑕疵不少。有一陣子,瑕疵似乎無所不在。這不能怪 Patrick 和 Jonathan;他們一直都很盡責。但任何專案都要經歷實地運用的考驗,而 viklund 和我恰好是首先拿 Rakudo 來用的人。
實地測試和回報瑕疵成了我的嗜好,驅使我不斷重複著「拿 Rakudo 做些新鮮事」、「看 Rakudo 爆炸」、「寫瑕疵報告」的無盡迴圈。
能脫離粉絲階段,正式參與開發,這讓我非常高興。日後我寫了更多 Perl 6 代碼,甚至還拿到了 Rakudo 的提交權... 但我想我會一直當那個「專門提瑕疵報告的傢伙」吧。
目前頻道上的幽默以大笑貓(lolcat)、奇特的顏文字,以及其他時下的網路流行語彙為主。頻道上的氛圍輕鬆有趣;大笑貓和編譯器內核開發的對比,時常令人耳目一新。
<pmichaud> 早安, #perl6 <jnthn> 早, pmichaud <PerlJam> pm 你好 <colomon> o/ <mathw> o/ pmichaud <moritz_> /o/ <mathw> \o\ <jnthn> \o/ |\o/| o< /o\ <jnthn> ;-) <mathw> 啊啊啊啊 * mathw 躲起來 <okeCay> o/\o !
隨著 Rakudo 漸趨成熟,「綱要」也隨之作出修訂。也許有人覺得這很可怕。要怎樣去學一門不斷變化的語言呢?為什麼不讓規範文件確定下來呢?
我個人的想法是:我不希望語言規範被「鎖定」或「凍結」住,因為目前的修訂已經愈來愈小,大都是為了修正 Rakudo 等實作回報出的問題。
雖然 Perl 6 的規格改動幅度超過我所知的其他語言,但另一方面,它也一天天變得更加穩定。我們稱它為「漩渦式開發模型」,實作和規範雖然相互影響,但最終仍是往同一個單點收歛。
相對於某些 IRC 頻道的粗暴文化,#perl6 可說是網路上最親切的地方之一。我們花非常多的時間回答新手的問題、幫忙修正語法錯誤、並為訪客和開發團隊釐清各式術語及設計方針。我們互相幫忙看代碼和網誌文章,讓頻道上洋溢著彼此尊重和互相照顧的感覺。
今天的 #perl6 幾乎是「日不落頻道」,擁有來自全球各地的人積極參與。我們不僅覺得這裡有個非常酷、足以向世界展示的語言,也很自豪於 Perl 6 文化的良好素質。
2008 年以來,Rakudo 逐漸領先其他實作,完成度甚至超越了 Pugs。目前絕大多數的算符和控制結構都已完工,更有強大的正規表示式與文法引擎(感謝 Patrick!)以及優秀的物件導向、多重分派支援(感謝 Jonathan!),許多其他功能也已充份實作。
我們還有許多「小規模」的 Perl 6 實作,幫忙推動「綱要」發展和探索實作策略。但投注於 Rakudo 開發的人力,確實遠大於其他實作。Rakudo 每月釋出新版的工作人員名單,通常都在二三十人以上。
重新回到「Perl 6 每天都更近一些」的日子真好。
我仍然每天回報一則 Rakudo 的瑕疵,但通常是關於尚未實作的進階語言特性,而不是缺少什麼常用的功能。
2009 年至今,Rakudo 成功完成了幾項龐大的重構任務。首先是文法系統,隨後其他各元件也都分別重新寫過。
對開發者來說,這些小計劃統合成了所謂的「Rakudo 大重構」。
對於外界來說,這就是即將正式發表的 Rakudo Star,「樂土之星」。
Comments
You can follow this conversation by subscribing to the comment feed for this post.